时评:为减负删古诗 课改岂能因噎废食_教育点评 - 查字典小学网
小学网 > 小学教育 > 教育点评 > 时评:为减负删古诗 课改岂能因噎废食

时评:为减负删古诗 课改岂能因噎废食

上海的老师和家长发现:对比新旧一年级语文课本,新版教材删除了旧版本中的全部8首古诗,包括《寻隐者不遇》、《登鹳鹊楼》、《夜宿山寺》等。这条新闻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广泛热议。

其实无论是旧式私塾,还是新式学堂,都把古诗诵读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但凡中国人,都能随口背出几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古典诗词既是中华文化中独特的象征符号,也是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让孩子从小就受到优美的古典诗词的熏陶,这不仅是一个文化传统,更是千百年来的教育共识。

对此,上海的教育专家解释并非是不学古诗,而是将古诗放到二年级去学,此举完全是为了给孩子们减负,可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巩固其他课堂知识和开展兴趣阅读。

笔者不是什么教育专家,说不清什么课程标准、教育教法。只是觉得教育不仅应该有技术层面的考量,还应该激发人的想象能力,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塑造基本的道德感。

古诗之所以备受推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好听,朗朗上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这首《春晓》 越念越有趣味,越读越觉得好听。古诗讲究韵律,暗合了儿童爱好游戏的天性, 所以才更容易被儿童所接受和喜爱。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童年诵读古诗的经历,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对语言的兴趣,还能激发对音律的敏感。此次上海新版一年级语文课本不仅删除了全部古诗,甚至连绕口令、儿歌也被删除。也许在课改组专家看来,语言的好听不是“知识点”,游戏也不能认字,可以统统删除。

所幸的是,笔者所在的地区使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教材,其主要特色就是坚持“民族化、现代化、简约化”,并注重文化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简约浅显的文字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二课就选用了一首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汉乐府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汉字、汉语不竭的活力和深邃的内涵。所以我觉得古诗成为负担,责任不在古诗本身,而是在于教育理念。理念不改,任何删减都是无用功。课改不该矫枉过正,课改也不该为了破旧立新而打碎一切传统。

点击显示

上一篇:高校师德“红七条”到底能红多久?

下一篇:语文教材减负古诗词"被开刀" 批判:古诗不是赘肉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时评:为减负删古诗 课改岂能因噎废食”其他教案

热门教育点评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