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奥数 猛药应用在教育机构 高压问责除毒瘤_教育点评 - 查字典小学网
小学网 > 小学教育 > 教育点评 > 治奥数 猛药应用在教育机构 高压问责除毒瘤

治奥数 猛药应用在教育机构 高压问责除毒瘤

开学前夕,北京市教委叫停与升学挂钩的奥数竞赛培训,并明确至10月31日,北京市所有涉及奥数的培训将暂停。走访多家培训机构,发现原有的奥数班均已不见,不过却冒出许多名称不一的数学班,教材也与原先的奥数课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办不办奥数培训班,谁来办奥数培训班,办多少奥数培训班,并不是奥数班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一些培训机构置教委“禁令”不顾,换个“马甲”继续办班,只能说明奥数班还有需求,或者说还有很大的潜在需求,而需求就源于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

而在2003年、2009年、2011年,北京市教委曾分别下发过三个通知,明确要求严禁将奥数成绩作为小升初的入学条件。结果呢?现实让人灰心。因此,公众有理由怀疑这次市教委重申的“三个禁止”,不过又是一次“狼来了”。因此,学生家长及学生不敢或不愿放弃奥数培训,是对多年来有令不止的担心和忧虑先有了“官”失信于民,才有了现在的民失信于“官”。

所以说,暂停培训机构举办奥数培训班,只是一项治标不治本之策,要想给“奥数热”降温,应将猛药用在教育机构内部。

当前,要坚决杜绝将奥数竞赛成绩和入学挂钩的行为,对违反规定顶风而上的学校负责人,以及负有监督不力责任的区县教委主任,要依据《北京市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进行问责,对屡禁不止的要给予免职处理。使“叫停与升学挂钩的奥数竞赛培训”的禁令成为一条“高压线”。只有通过最严厉的“问责”和“追责”,落实制度规章,才能取信与民,还利与民,才能真正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否则,久禁不止的“奥数热”,必定成为教育体制身上的一颗久治不愈的“毒瘤”。

有一天,当参加奥数培训变成了学生的一种纯粹爱好,培训机构不要说换“马甲”,就是换“马褂”也都无可非议了。

点击显示

上一篇:一个ipad能换多少课桌 教育为何总是厚此薄彼?

下一篇:关于食品安全的作文:论食品安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治奥数 猛药应用在教育机构 高压问责除毒瘤”其他教案

热门教育点评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