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怎样才能名至实归_教育点评 - 查字典小学网
小学网 > 小学教育 > 教育点评 > 奥赛,怎样才能名至实归

奥赛,怎样才能名至实归

原标题:奥赛,怎样才能名至实归

奥赛曾被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是升入知名高校的“直通车”。为了进入更好的大学、更好的中学,“全民奥数”的热潮已经席卷全国多年。

不过,最近的几条消息却给不少人浇上了一瓢冷水。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上,中国教育学会有关负责人透露,从2014年开始,奥赛获奖者都不再有大学保送资格;而此前,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秋季开学“监管令”中明确提出,严禁奥数与中小学录取挂钩。

面对“禁奥令”,有的人拍手叫好,认为能将大多数身在江湖不得不学的学生和家长解放出来;有的人担忧,在优质教育资源仍旧稀缺的现在,即便没了奥数,也会有其他替代品出现。

本来,奥数本身并无对错,只是人们附加其上的升学价值才让它从天使变成了魔鬼。在各地频频发出的“禁奥令”下,奥数能否回归正途?

溯源:升学让奥数沦为妖魔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崇尚的就是奥林匹克精神“重要的不在于取胜,而在于参加”,其目的是“发现鼓励世界上具有数学天分的青少年,为各国进行科学教育交流创造条件,增进各国师生间的友好关系”。

然而,在中国,本应该是少数“天才”课外甜点的奥数却成了全民大餐。

1998年,我国“小升初”取消统一考试,随后,奥数作为升学的一个加分项进入了黄金时代。“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单一的,在多元自主的评价机制尚未建立的时候,一些地方就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因此,当以往的单一标准无法使用的时候,奥数就变成了替代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实践证明,“全民奥数”并没有在发现人才上带来多少作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曾获“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茨奖的数学家丘成桐,就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呼吁取消高校免试保送国际奥数竞赛金牌选手。他认为,中国多年来培养出那么多位国际奥数竞赛金牌选手,却迄今为止没有一位能获得菲尔茨奖,这足以说明,“奥数热”并没有为中国选拔出真正的数学人才。更多的专家指出,“全民奥数”让绝大多数学生成了陪练,毁掉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点击显示

上一篇:关于十二生肖老虎的故事: 狐假虎威

下一篇:关于元旦的手抄报:美国元旦习俗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奥赛,怎样才能名至实归”其他教案

热门教育点评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