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员外”一词是怎么来的?_综合辅导 - 查字典小学网
小学网 > 小学教育 > 综合辅导 > 小知识:“员外”一词是怎么来的?

小知识:“员外”一词是怎么来的?

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自 西学东渐后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查字典小学网整理了员外一词是怎么来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员外是员外郎的简称,是一种官职,有正额之外增设之意。三国时期魏末最早设置了员外散骑常侍,晋朝初年又设置员外散骑侍郎,都是皇帝的侍从官。南北朝时,又新设了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等。到了隋朝,员外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尚书省二十四司内各司次官。唐、宋、辽、金、元、明、清沿隋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员外已身居显赫之位了,虽名为员外,其实在编制定员之内。在清代,除了六部外,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等也有员外郎一职。

不过自明朝以后,员外逐渐成为一种闲职,失去了往日的荣光。由于当时地主和商人通常可以通过捐银两的方式来获取员外一职,所以,员外逐渐失去了其本来含义,而专指一些有钱人了。

查字典小学网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员外一词是怎么来的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

点击显示

上一篇:国学:洗马是干什么的?

下一篇:国学常识:什么是斜封官?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小知识:“员外”一词是怎么来的?”其他教案

热门综合辅导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