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 学校课程建设的“法宝”_小学资讯 - 查字典小学网
小学网 > 小学教育 > 小学资讯 > 区域推进 学校课程建设的“法宝”

区域推进 学校课程建设的“法宝”

自2001年国家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课程建设在不断尝试、反思、优化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新课改”已经从本世纪初学者口中的专业术语,演变为中小学一线教师耳熟能详的实际行动。但是,综观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学校之间的发展还不均衡,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即使在同样的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也往往是一枝独秀或花开几朵,还有更多学校处于盲目模仿、犹豫观望、无从下手等状态。

当前,这种中小学单打独斗开展课程建设的状况,经常会面临外部支持系统缺失和实践者专业素养提升困难的问题。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落实。要改变现状,必须打破把学校课程建设作为每个学校内部事务的认识局限和个体作坊式的实践机制,打破各自为营、单打独斗的学校课程建设格局,由区域教育主管部门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视角对区域内所有学校的课程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引领,更专业化、科学化地推进区域内学校课程建设的持续深入发展。

专家引领 整体规划

要在整个区域范围内有效推进中小学课程建设,区域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有宏观统筹的视野和思路,能够根据本地区基础教育的水平、特点,客观分析学校课程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为本区域内学校的课程建设进行整体定位,并从区域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实施措施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换言之,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在本区域学校课程建设中充分发挥课程领导者的作用。

课程领导是一项专业性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区域教育主管人员首先要把工作定位从行政管理转向专业服务。从行政管理向专业服务的转变,既包括观念认识上的转变,也包括实际行动中具体措施的转变。区域背景不同,区域教育主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同,转变的具体内容和措施也会有所差异。以河南省济源市学校课程建设工作为例,济源市教育局重点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寻求稳定的专家团队进行指导;二是在专家协助下制定《济源市中小学校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三是强化行政领导人员的专业学习,结合实际工作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并全程参加专家团队组织的培训、研讨、考察和现场指导等各项活动,切实提升领导人员的专业素养。

工作联动 多措并举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实践中,经常存在这种情况,教育局不同科室从各自工作安排出发,对学校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而这些任务要求或者互不相干,或者在时间、内容等方面存在矛盾冲突,从而造成一线课程实践者工作千头万绪,无法集中精力专心于课程建设。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建立不同科室工作联动机制,与中小学工作联系密切的科室领导均为教育局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围绕学校课程建设这一主线,协调各科室从不同侧面和层次采取针对性措施,彼此呼应、配合,相辅相成,共同实现对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推动。

系统衔接 持续跟进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主体针对学校的育人需求或问题,对学校课程进行持续改进的专业活动。这项活动不是独立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外的工作,也不是应时应景、追求即时效益的实践运动。学校课程建设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和渐进性,只有根据学校课程的发展实际和现实问题,从管理、培训、指导等方面持续跟进,做好各项工作的衔接与配合,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学校课程的发展与完善。

首先,保障区域教育系统内学校课程建设观念的衔接一致。其次,加强专业培训目标与内容的针对性和序列性。在学校课程建设主题下,开展管理者培训、校长培训、一线教师培训,都是为了学校课程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而要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必须使培训围绕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展开。鉴于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性和长期性,每次培训都应该以对区域内学校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为基础,然后根据学校课程建设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和教师的实际需要确定培训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实现培训工作的有的放矢、逐步推进。再其次,强化专家团队的相对稳定和持续跟进。以往中小学邀请专家指导,经常是今天这个专家,明天那个专家,常换常新,美其名曰博采众家之长。这虽然可以让教师开阔眼界,但实际上,不同专家观点立场不同,水平条件各异,走马观花式的指导,更容易造成一线教师实践的混乱和迷茫,难以实现课程建设工作的一以贯之和持续深入,更难以保障学校课程建设的育人实效。对此,必须寻找一个专业性强、成员相对稳定、愿意持续跟进的专家指导团队,根据学校课程发展的实际,提供实践指导和专业培训。

试点先行 有序推广

从整体区域的角度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并不意味着用统一的标准、划一的做法去要求所有的学校和教师。因为即使在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在教育条件、文化特色、问题与优势等方面也千差万别,教师之间更是在观念立场、志趣专长、素质水平等方面存在个别差异。如何既为有主动发展意愿和能力的学校与教师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机会,又不用行政强制的方式让缺乏主动性的学校与教师因为巨大压力而心生拒斥呢?一种有效的做法是试点先行、有序推广。

首先,遵循宣传引导、自主申报的原则,合理选择试点学校。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在充分了解各学校课程建设实际的基础上,加大宣传,积极引导那些改革基础良好、改革思路明晰、改革意愿强烈的学校申报区域学校课程建设试点校。试点校的数量一般每学段3所左右为宜,这样既能够形成互相交流、学习的团队,又不会因为数量过多而导致无暇深入或管理混乱。

其次,从激励政策与专业平台方面加强对试点校的支持。要切实推动试点校课程建设的深入开展,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学校课程建设情况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重要指标与依据,让那些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出色的学校和教师在评优、评先中脱颖而出。同时,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在提供专业性培训学习机会、引荐指导专家等方面应适度向试点校倾斜。

再其次,发挥试点校的榜样示范作用,辐射带动,渐次推广。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及时对试点校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概括提炼,并通过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推介会等形式扩大试点校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在非试点校中再选拔部分态度积极主动并取得较好实践成果的学校作为试点扩展校,并进一步扩大这些学校对其他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探索,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应认真总结这些试点校和试点扩展校的经验,然后在充分论证这些经验在本区域内推广的价值和可行性的前提下,从政策要求、管理规范、实施路径、评价标准等方面统筹规划,推广落实到区域内的所有学校。

区域统整学校课程建设,可以在区域范围内建立系统的课程建设工作联动机制,营造浓厚的课程建设氛围,形成学校间交流学习、合作竞争的激励机制,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区域共享,有效促进区域内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有条件下,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是深化课程改革、促进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点击显示

上一篇: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 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调剂公告

下一篇:济南市教育局发布提示:把课外时间交还给孩子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区域推进 学校课程建设的“法宝””其他教案

热门小学资讯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