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自私吗?其实,你只是不了解他!_小学资讯 - 查字典小学网
小学网 > 小学教育 > 小学资讯 > 你的孩子自私吗?其实,你只是不了解他!

你的孩子自私吗?其实,你只是不了解他!


每个宝宝都是妈妈心中的小天使,但是不得不承认,小天使也有着“小恶魔”的一面,他们经常不讲道理,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他的,不许任何人染指;有各种各样的要求,还必须立即得到满足……

面对孩子的“自私”,妈妈总是百思不得其解:孩子真的很自私吗?还是孩子太小,长大以后就好了?一味地教育孩子分享真的好吗?

其实,你只是不了解孩子……

孩子真的自私吗?让我们听一听孩子的声音

1.“我的心里只有自己,但这并不怪我。”

乐乐今年2岁半,有一次,爸爸买了乐乐爱吃的饼干。妈妈在喂乐乐吃饼干的时候,为了培养分享的意识,先把饼干放到了自己的嘴边:“妈妈先吃一口行不行?”本来期待女儿笑着点点头,谁知道,这个小家伙却“哇”地一下哭了起来。乐乐妈妈心里很失落,也有点担忧。这孩子,这么小就这么自私。

? 妈妈要知道:

三岁左右,宝宝的大脑只有关于“我”的信息,其它则一概屏蔽。就像一个三岁的孩子,去给妈妈挑选礼物,会挑选一辆自己喜欢的小汽车,而根本不考虑妈妈是否喜欢,这就是所谓的“自我中心阶段”。

所谓的“自我中心”并不是指“自私”或“自利”,如果说孩子的大脑像一个字典,那么在孩子的字典里,还没有收录与他人有关的字,等到孩子逐渐长大了,生活经验更多了,字典里的字才能逐渐丰富起来。

2.“就算我只有三岁,也有支配物品的权利。”

阿姨带着小妹妹到星星家玩,星星妈妈拿出很多玩具给小妹妹玩,小妹妹很喜欢其中一个洋娃娃,临走的时候想带走。这个洋娃娃是星星最心爱的玩具,而且是妈妈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星星拿出其他的玩具给小妹妹,小妹妹都不肯,坚持要这个洋娃娃。星星妈妈在一旁说:“拿去吧,拿去吧。”丝毫没有在意星星的感受。洋娃娃被小妹妹拿走了,星星难过了好几天。

? 妈妈要知道:

在孩子的世界里,玩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如果别人要拿走我们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我们能够接受吗?更何况是处于自我意识萌芽阶段的孩子,而即使是孩子,也有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

因此,爱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维护他的权利。如果妈妈只顾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强行拿走孩子心爱的玩具,很可能会破坏孩子了的安全感,让孩子对分享的行为更加排斥。

3.“没有耐心,是因为我不懂时间……”

我们都知道孩子是很没有耐心的。当他们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就会要求立刻就实现,才不管妈妈还要先花半个小时把衣服洗完。

当孩子们的要求没有即刻得到实现的时候,他们就会大吵大闹、发脾气、哭泣。

面对这种处境,我们都会忍不住在心里责怪:“这个孩子难道连半个小时都不能等吗?

? 妈妈要知道:

就像一个三岁孩子还不懂得七点究竟是什么时候一样,学龄前儿童也不会知道半个小时意味着什么,对于他们来说,这是过于抽象的概念。当你了解到这一点时,就不会唉声叹气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了,耐心和他们说明情况后,他们是会愿意等待的。

遇到自私行为,爸爸妈妈该怎么做?

了解了孩子“自私”的根源,就可以心平气和地帮助宝宝解决问题了。

一、游戏中的快乐分享

▽ 在集体游戏中学会分享!

夏天,妈妈带涵涵去游泳池游泳,带上了家里的皮球,起初涵涵自己在一边玩,后来2个小哥哥也想一起玩。妈妈对涵涵说::“宝贝,让哥哥也玩玩吧!”结果,涵涵根本不理妈妈的话。后来妈妈尝试换了一种说法:”宝贝,我们和哥哥玩个游戏好吗?一起来排球比赛,好不好?“涵涵听了,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立即将皮球推给了哥哥,和哥哥玩起了排球赛。

▽ 可别小瞧“过家家”!

孩子们都很喜欢玩过家家,千万别错过这个引导宝宝学会换位思考的好时机!

当宝宝在很热的夏天给洋娃娃穿上厚厚的外套时,妈妈可以提示宝宝,“现在天气很热哦,洋娃娃穿上那么厚的外套会热的。”引导宝宝换位思考,想象自己穿上这么厚的外套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宝宝不能理解到,可以带着宝宝亲身去体验一下。

▽ 好吃的,要一起分享!

很多宝宝都有这样美食玩具组合,这套玩具除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做好了一份披萨,给妈妈分一块,给爷爷分一块,再切点给爸爸吃。大家全都吃到披萨好开心呀!看到大家都笑了,宝宝也会受到感染的

二、看看绘本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做的?

带孩子读一些关于分享的绘本,看看书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做的?

? 推荐:

▽ 绘本《送给小兔子的蛋糕》,作者 朱蒂斯库本思

妈妈可以让宝宝代入小兔子的角色,引导宝宝适当地表达自己的需要,体验拒绝别人和被拒绝的感受。

▽ 绘本《全都是我的》,作者 奈乐斯特

花袜子小乌鸦有个坏毛病,一看到别的小伙伴有什么好东西,马上就想占为己有。可是霸占这些东西一点都得不到乐趣,小乌鸦想到了一个好方法把这些东西统统还了回去,开始享受到了分享的乐趣。让孩子在故事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吧!

三、和孩子一起贴“心理标签”!

拥有某些东西能使孩子愉快而且自信,因此,他们要保护自己“占有”的东西。我们要做的是使他们明白所有的东西不都是他的,帮助他们区分出不同情况下,物品有的可以分享,有的不能。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给事物贴上这些标签:

“ 我绝对不把最喜欢的布娃娃借给别人。”

“ 我在沙坑里玩的时候,别的小朋友也可以用我带来的小铲子,但是当我回家的时候要带走。”

“ 院子里的那个秋千不只属于我,住在这里的人都可以坐在上面玩。”

当孩子越是清楚什么东西属于他,什么可以分享,什么归大家所有的时候,他就越能采取正确的态度。

四、建立规则才能培养耐心!

当孩子提出要求,并且想要立即获得满足时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规则,培养孩子的耐心。

?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让孩子感知到规则:

“在爸爸下班回家之后、和你玩耍之前,必须要先把西装换掉。”

“现在不能去奶奶家,因为我们必须先把明天要吃的东西买全。”

“在我们去游乐园之前,需要把洗好的衣服晾起来。”

如果对孩子说出规则,孩子因此生气、吵闹,就告诉他,你完全理解他的感觉,但是这样的安排是不能改变的。这样的次数多了,孩子慢慢就会知道,有的事情只是被推迟,但不会被爸爸妈妈忘记。

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按照对孩子说过的顺序去做事,如果家长首先破坏了规则,就会伤害孩子的信任,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反而更容易哭闹。因为规则并不只是为孩子建立,同时也是为爸爸妈妈建立的。

五、在日常生活中分享喜悦

分享,不只在于爸爸妈妈对孩子刻意的教育引导,而在于生活中琐事的耳濡目染。

妈妈从冰箱里拿出好吃的,首先递给爷爷奶奶;家里做了特别的甜点,让孩子给隔壁邻居送去一份……孩子随时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喜悦,便能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这份内心的美好!

点击显示

上一篇: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孩子

下一篇:家庭教育的缺失让孩子陋习频现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你的孩子自私吗?其实,你只是不了解他!”其他教案

热门小学资讯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