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不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是父母!_小学资讯 - 查字典小学网
小学网 > 小学教育 > 小学资讯 > 每个孩子都不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是父母!

每个孩子都不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是父母!

早期教育到底何时开始?

早期教育教什么?

家长能教什么?

有位爸爸来咨询我,他觉得自己两岁半的孩子聪明极了,看看适合报些什么样的兴趣班,这样才不会耽误孩子。

还有位妈妈在分享中说,为了让孩子早识字,从一岁开始,就把家里的各个物品都贴上了汉字,每天跟孩子念,现在孩子2岁了,可以认识200多个字了。

曾经看过一本家教书,书中说3岁的娃是如何能记住多少单词、识了多少字。还有不少的书在讲述如何培养天才的故事。看到这样的书,不由得感叹:“咱家的娃怎么就不灵呢?” 羡慕嫉妒和愤愤不平之余,拉着娃就直奔各早教机构。

且慢,我们得思考思考:家庭早期教育到底从何时开始?又该如何实施?有着这怎样的评价标准呢?

有时候,最好不要跑得那么快

曾经有句流行的段子,“孩子一生下来就教育,已经晚了。”

这话有它的道理,不只是胎教,幼儿的早教确实一出生就可以开始。但是,如何进行,和“教”什么,要取决于孩子的生理成熟度。

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建立在儿童相对的发育成熟度基础之上。不同成熟度的孩子,在体力活动到感知觉、认知,以及大脑皮层的各种高级神经活动,会表现出不同的能力水平。很多父母总喜欢将同龄的儿童进行能力水平的相互比较,这是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我们常常忽略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说的“年龄”,指得是“日历年龄”。同为一岁的孩子,生在年初还是年尾,其生理成熟度可以相差不小,其能力表现也可能大有差距相径庭。

所谓几岁、几个月,是指孩子生下来经历了多少喂养的路程。时间的够了,营养够了,他该有的能力就会表达出来。否则,不达到其生理成熟度,任何所谓的“训练”,“早教”都无助于事。过早、过重的训练,反而加重了儿童的负担,压抑和损伤儿童的体格发育和能力发育潜能。——著名的科学育儿专家丁宗一教授提出这样的观点。

我的一个观点是,所谓早期教育的起跑线只是自家娃儿特有的,在这个起跑线上,只有他一个人和自己赛跑。

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前文所说的“孩子一生下来就在进行教育”的真正含义。孩子一出生就处于由父母、祖父母等家庭成员所组成的特有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要根据自身的认知发展水平,给孩子施加适宜早教。

而不是盲目追求“日子”的早晚。何况,人生的竞赛,真需要这么早么?

早教教什么,促进大脑发育度是关键

人最早形成的系统是负责控制5种感官:触觉、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这也是“早教”要遵循的一个顺序。婴儿所触摸到、嗅到、尝到、听到和看到的一切事物,都会加强大脑的锻炼机会,从而促进大脑发展。而大脑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基石。

比如,在婴儿开始理解单个词之前,大脑内必须构建好复杂的神经回路。要构建这些神经系统,第一年的时间内,就需要先收听到几百万的声音和词语。

早教最重要的事是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而不是去锻炼大脑。比如,为孩子提供温暖轻柔的触摸就是很重要的事情,或许这不是很多爸爸妈妈们认为的“早教”,但对今后的情感、身体和智力发展都有利。

其次,要帮助幼儿学会说话。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会习得语言,但是学说话很可能是所有人一生中最美妙的智力成就。而且,对以后的发展殊为重要。比如,到了小学期间,语文学习中的作文能力,是很多家长很纠结的问题。一个很好的作文锻炼就是“你说我写”——让孩子将自己感觉到的、理解到的内容用嘴巴给说出来,由大人们给记录下来。再逐步过渡到让孩子自己写。

早教怎么教,榜样示范和亲子陪伴

三岁以后,孩子的成熟度发展到足够水平,又开始有了幼儿园这样的学习和社会交往的特定场所,爸爸妈妈们可以做的一件事是把各种兴趣推送到孩子面前,仔细观察孩子对不同兴趣的反应,给孩子提供接触、实操、体验的机会,才能发现孩子的兴趣。

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兴趣是会发生多次转变的,并不一定代表着孩子“喜新厌旧”、“没有长性”,尽量去适应孩子在兴趣上的变化,去等待和发现真正的兴趣。

反之,如果父母对孩子强制性地进行灌输和“兴趣培养”,容易将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过早地固化。这样一来,孩子大脑功能的某一部分虽然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大脑负责构思和突破的创造性功能却会减弱。

而且,如果强制性地让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情,不但会使孩子没有自主性,还会使他成为没有积极性和没有干劲的人。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容易失去轻松愉悦的心情,会把这种“兴趣爱好”与不良的心理体验划上等号,也就基本上扼杀了孩子将来继续探索这方面的欲望。经常或反复的话,孩子参与的欲望容易枯竭,极有可能发展成缺乏创造性和积极性的人。

因此,早教不要过早地期盼孩子开花结果,而是给孩子的心智发展埋下幸福的种子。

很多爸爸妈妈问我好的早教方法有哪些,我会推荐我认为的两个最佳早教方法:榜样示范和亲子陪伴。前者需要我们自己身体力行,学习、反思、实践,给孩子做出成长和生活的榜样;后者需要我们从亲子共玩、亲子共读开始,给孩子温馨安全的成长环境,与孩子共同成长。

早教不要比,切忌进行单一评价

有一所全国性规模的英语学校,以培养、提高英语考试能力为宗旨。在这所学校里,最初以中学生以上的孩子为培养对象,后来年龄来越小,一直到开设了幼儿园儿童的学习课程。现在,又进一步降低了年龄,还有以婴儿为对象的课程。

不仅是这个学校,还有许多提倡婴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的机构。对婴幼儿教育抱有关心的人在逐渐增多,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要注意的是,有些机构会对幼儿进行“评测”,而爸爸妈妈们也很在意这些评测结果。

当下社会,人们对“成功”的定义和追求,已经远离家庭教育之本。翻开报纸,常常可见写着“某某大学的富豪多少多少”等类似的报道。有一本宣称培养了天才儿童的育儿书,这个孩子的天才事迹就是英语口语好,可以跟外国人进行交流,幼儿时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上哈佛、当总统。这样给有些父母有一种错觉,以为不管怎样,不达到这样的目标,就是孩子教育不好。

对于独一无二的孩子,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评价方法,如果只以一种评价方法去衡量孩子,并为之叹气失望,家长就会让自己的心焦虑起来,就会忽视了孩子的其他优秀能力。特别是在集体教育中,在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之后,母亲往往生出这样的念头:“别的孩子都能那样做,而你却不行……”。

每个孩子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生理成熟度,孩子的评测结果即使达不到所谓标准,也不过是某一时期的、某一维度的评价。家长需要以长远的眼光去观察孩子,带领孩子,发挥自己所长,成就自己所长。

在早教的道路上,如果我们选择了某些方法、某些工具和某些活动去教育孩子,即使发现孩子接受早教的成果提高慢,大家也不要为此而怀疑“这个孩子不行”。相反,要调整的是自己对于早期教育的期待是否过高。

人的能力本来就是多方面的,绝不能单单以一种能力、一种评价的方法来衡量。我们应该调整好早教期望,继续抱着热情去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让孩子的大脑发达起来。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在包括我们在内的环境中成长。任何的育儿计策未必适应你们和你们的娃的家庭教育中,我们要有耐心去探究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榜样示范中找到适合自己玩儿的某个方法。或许,这些计策能让你本来已有的方法更加丰富,或者,你看了“一拍大腿”——知我者,一慢也,获得这样的印证就好了。

最不应该的是把知识教育当做早期教育的唯一,把智力开发当做早期教育的重点。还是应该以孩子为本,发展他自身,兼顾情绪情感、初步能力和日常知识,让咱的娃成为“不会倒在长跑途中”的、知道什么是幸福的人。

免得在被追问“你幸福吗?”的时候,脱口而出,“我考了100分”,“我考上了清华、北大。”与孩子一生的幸福相比,这些过程中的节点不那么重要?

点击显示

上一篇:最新描绘元宵节之夜欢乐的场面的成语

下一篇:陪孩子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每个孩子都不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是父母!”其他教案

热门小学资讯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