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教育改革提出“六字诀”因“年龄”施教
学前“玩”、小学“慢”、初中“宽”、高中“活”、职教“高”、大学“新”,记者今天从北京教育部门获悉,提出“六字诀”是要从入学方式、学习方式、考试内容、招生制度、资源配置等方面,根据学生身体、心理在不同年龄段特点不同,满足孩子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为学生成长构建良好的教育新生态。
学前“玩”起来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对于学龄前儿童科学的启蒙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玩起来”。针对现在一些幼儿园超前教育突出的问题,北京市教委表示,严禁幼儿园“小学化”,一切皆是让孩子能够轻松地“玩中学”“学中玩”。
北京21世纪幼儿园园长朱敏认为,学前教育最重要的是呵护和尊重孩子的天性,只有孩子快乐“玩”起来,其内在的潜能才能被挖掘。当下市教委正是给学前教育的发展给出了硬性导向。
小学“慢”下来
基础教育是为人的终生发展打基础的阶段,北京教育部门认为,小学要为人的一生发展打牢健康的身体基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获取知识技能的能力和素质,以及个性、情感、价值、态度方面的融合和发展。
针对当前小学教育还存在竞争提前、只重成绩的问题,北京教育部门落实“零起点”教学、连发“减负令”、取消“统测”,大手笔引高校资源入小学、多措并举实现“就近入学”,一切皆是做“慢”动作。
初中“宽”一些
初中是从小学教育到中学教育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学生自主意识、个性倾向、选择的意识逐步增强,但有颇多迷茫,学习容易产生分化。针对这些特点,北京在初中阶段的改革围绕“宽”字做文章,增强教育拓展性,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规划和定位。
北京教育部门表示,以中考“指挥棒”撬动中学教育体系的诸多环节是教育改革的一大特点。从降低中考难度到扩宽中考考试内容,从提高中招名额分配比例到扩宽中考生的各种升学渠道,北京要通过改革考试,把学生从单纯的应考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有时间、有意愿在初中阶段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
高中“活”一点
高中阶段是学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学生个性形成、发展倾向显现。高中阶段就是要提供多样的、个性化的教育供给,为学生成人、成才做好准备。针对这些特点,北京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改革围绕“活”字步步推进,高中教育整体上向多样化、可选择、更灵活的方向转变。
2015年北京市高考高招改革可谓“破冰”之举。知分填志愿、政策性加分瘦身、出台“农村专项计划”,种种改革举措都预示着高中教育将摆脱“题海战术”,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在高考出口方面提供多样化的个性选择。
职教“高”起来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首都教育要均衡与公平,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便是“高”。
从2012年开始,在高职院校五年制一贯培养和单考单招的基础上,北京市教委开始大力度推进“3+2”等中高职衔接模式。2015年,北京再次发力,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由示范高中、中高职、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一体化培养学生。
未来,北京还将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考生如果参加了分类考试,并且已经被确定录取之后,可以不参加高考。
大学“新”起来
北京是全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区。高教改革中,大学教育求“新”便是整合资源优势。北京教育部门围绕“育人、创新、创业”三个方面,分别启动“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建设高精尖创新中心,实施“北京高等学校高质量就业创业计划”,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北京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名额分配采取的是各区县平均的方式。在目前郊区学生人数少于核心城区学生人数的情况下,郊区学生无疑获得这一政策的倾斜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