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面试攻略:面试的基本过程和环节
2012年小升初考试需要提前准备,小编将陆续整理小升初面试常见问题,小升初面试真题,小升初面试攻略等信息供广大小升初考生和家长参考。请大家关注新东方网小学频道,预祝大家取得理想好成绩。
小升初面试的基本过程和环节:
1,面试必要环节,简单自我介绍。其实这一点,我想给所有的家长和学生提个醒,这个不光是在面试,就是在陌生人互相认识交朋友的时候都必须要用到的环节啊。这个其实是可以事先准备的,我想不同场合,自我介绍侧重的点是不一样的,可以准备几个不同的版本进行预备。
比如在此次重点中学面试中,我觉得比较要强调的应该还是学习和成绩方面的东西。在说的时候,成绩是可以随意带过的,说清楚在何时何地得到过什么奖项就可以,其中面试官更想听到的是你如何取得这些成绩,中间受到的激励和挫折及它们对你的影响,这些东西才是更重要的,重点中学选拔的不一定是现在学习好的同学,但一定是以后能够学习好的同学,你以后为什么能学习好,就是通过这些来展现,磨练,刻苦,坚持,踏实,学校看中的是你品质,当然品质要通过一定的成绩体现出来,你要做的就是把隐藏在成绩后面的品质自我挖掘出来。
2,介绍自己的优缺点。我想也是逢面必问的一个问题,一个人最难做到的就是清楚的认识自己。随时随刻审视自己的优缺点能够帮助自己在任何的时刻都保持一个冷静的心态,不会随波逐流,一直保持向上的进取之心。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强调的是,首先,优缺点要明确,这个不要像官僚主义一样,让你说自己缺点,你说一些什么,自己做事太认真之类的更像是优点的东西,缺点就是缺点,优点就是优点,面试官想认识你,而不是认识虚伪的你。缺点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正确看待。其次,优缺点一定要有一定的高度,不要说一些琐碎的事情,乱丢东西之类的东西就不要说了,优点突出的是你的品质,缺点突出的是改正之后对你品质有帮助的。最后,罗列不要太多,每一个3条最合适,最多不要超过四条,否则就是没有重点的罗列,说得太多等于没说。
3,你班上有没有比你优秀的同学,你怎么看待他们,你和他们关系处理得好吗?
这点实际上是考察同学的一个对待高于自己和低于自己的同学的一个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首先回答的主旋律应该是谦虚的,当然实事求是最好。重点是在你对他们优秀之处的一个阐述,和前面一样,必须是品质性的东西,不要琐碎。后面问的是你和他们的相处,其实重点是你和他们相处的时候,你有没有随时随地在学习这些优秀的但是你自己可能不具备的品质。如果你保持着一种学习的态度,那么你们肯定能很融洽的相处,如果你抱持的是一种无所谓,甚至是鄙视,嫉妒的态度,那么,肯定是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的。这在优秀的学校当中尤其重要,因为人外有人,当优秀聚在一起,你可能没有那么的耀眼,甚至变得平凡,你是否能够适应这种改变,自信而谦虚是两种重要的人格品质。
4,你认为你的爸爸和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
之前已经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所以这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个题目。这个地方我想强调一下,什么样的人方面要加强内容的丰富,我对学生的建议是可以结合父母职业的不同简单分析性格特点,对小孩的教育模式特点,民主性,放任性,管教性,还是溺爱性的教育,还有一个地方可以涉及到的就是父母的成长与成功经历,可以简单描述,因为当一个小孩对自己父母的经历有些须的了解之后,其实是可以增加小孩对父母的感情的,进而增加对父母的理解,是会减少小孩和父母的对立情绪的。在影响方面,可以通过事例说明,可以是生活上的照顾,学习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教育,品德上的言传身教,每一点有涉及到一些,其实内容就很丰富了。
5,父母的问题:你认为你的小孩是一个什么样的个性?
和学生类似,父母被问同样的问题的时候,一是测试父母对小孩的关系程度,而是试探家长对小孩的教育模式,三是更进一步了解到学生的全面性格。这里家长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以褒为主,以贬为辅。赞美要大胆,不要觉得自卖自夸不好意思,父母对孩子的爱护是世界上最无私的奉献,父母给的力量一个小孩一辈子都引以为豪的财富。父母放弃的时候,也就是小孩放弃的时候,永远不要在小孩之前放弃。其次,缺点客观,重要的是如何克服,不要就事论事,提出缺点一定要进而说明已经采取的措施,已经取得的成效,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其实所有的缺点说得更直白一点是父母惯出来的,解铃还须系铃人,父母对小孩的坏习惯负直接责任,敢于承担起责任,并努力弥补过失是你们要做的。
时间不早,后面还有一些问题,找个时间再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我先列举出来:
6,你知道我们的办学特色吗?(中间面试官作简单介绍)你怎么样看待我们的教学理念?
7,进入中学后,你愿意当班干部吗?(对学生)你同意吗?(对家长)
8,你愿意住校学习吗?为什么?(对学生)你觉得呢?(家长)
9,假如说你进学校后成绩不理想,你怎么办?(对学生)你同意他的意见吗?(对家长)
10,如果有一所更好的学校(***)也录取你了,你会怎么选?(对学生)你也这么觉得吗?(对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