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经典《秋风引》_课外阅读 - 查字典小学网
小学网 > 小学教育 > 课外阅读 > 古诗经典《秋风引》

古诗经典《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释】:

(1)秋风引:即秋风曲。(2)萧萧:风声。(3)孤客:独自在外客居的人,此作者自指。

【译文】

秋风从何处吹来?萧萧之声送走雁群。清晨吹入庭前树木,羁旅他乡的我最先敏感地听闻。

【赏析】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使“无限情怀,溢于言表”。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为什么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呢?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又为什么如此敏感呢?唐汝询在《唐诗解》

中说:“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钟惺在《唐诗归》中还指出:“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不过,前面说过,诗无定法,这一结句固然以曲说而妙,但也有直说而妙的。苏颋有首《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里,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更多精彩古诗赏析,请继续关注查字典小学网

点击显示

上一篇:古诗经典《对雪》

下一篇:古诗赏析《花非花》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古诗经典《秋风引》”其他教案

热门课外阅读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