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联”基础知识_课外阅读 - 查字典小学网
小学网 > 小学教育 > 课外阅读 > 浅谈“对联”基础知识

浅谈“对联”基础知识

中华名族历史悠久,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都是古代人民辛勤创造的宝贵财富,是祖先们的聪明和智慧的结晶。对联就是其中独具风格的一种艺术,是祖国文化艺术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素为人们喜闻乐见。查字典小编与你分享“对联”那点事~

一、 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起源可追溯到唐以后的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于归宋前之岁除日,题桃符于寝门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为传世第一联。到了宋代,春联还是叫桃符;直到明朝开国之初,人们才开始用红纸写春联,称之为春联。

二、 对联的特点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根据对联特点分析对联一则: 万里山河添异彩 千年历史写新篇

这副对联,上下联都是七字;上下联的词性排列都是数词、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上联的平仄分布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末字仄声,下联末字平声;上下联讲的是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内容紧密相关;上下联的结构都是“定——主——谓——宾”式;其节奏都是前四(字)后三(字)。

三、对联的种类和形式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我们仅谈常用的正对、反对和串对。

1、正对。上下联内容相似或者相关(即只有一面性)的对联。如: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上下联内容相似)

爆竹声声喜庆丰收岁 花朵朵笑迎跃进年(上下联内容相关)

2、反对。所谓反对,顾名思义,就是上下联意思相反。因为内容相反,就形成了上下联的鲜明对比,引人注目,能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如:

破千年旧俗 立一代新风

红日消残雪,反动派同悲末路 曙光照征途,无产者共向未来

3、串对。串对又叫流水对。它的特点是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说,其实两句是一个整体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串对的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如: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因果关系)

除夕刚饮祝捷酒 新年又看报春花(连贯关系)

正对、反对和串对,什么时候该用哪一种,要根据内容的需要与可能去选择。  

三、 练习

1、海内存知己

2、领异标新二月花。

3、桃李满天下

4、英雄肝胆男儿血

5、春夏秋冬,四季服装皆溢彩

点击显示

上一篇:"中秋节"的由来

下一篇:文明礼仪知识60题,问问孩子吧!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浅谈“对联”基础知识”其他教案

热门课外阅读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