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趣味学习之成语故事:猴子救月_课外阅读 - 查字典小学网
小学网 > 小学教育 > 课外阅读 > 小学趣味学习之成语故事:猴子救月

小学趣味学习之成语故事:猴子救月

平时的学习很枯燥,不妨找点趣味知识来补充一下大脑!下面为大家整理《小学趣味学习之成语故事:猴子救月》,在乐趣中学习,在快乐中增长知识!

小学趣味学习之成语故事:猴子救月

【解释】

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拼音】hóu zǐ jiù yuè

【成语故事】

古时伽尸国有座波罗奈城,在人迹稀少的树林中生活着500只猕猴。一次猕猴在一棵尼俱律树下,见月影在井里的水面摇晃。他们担心世界夜晚会失去光明,就一只一只倒挂连接在树枝上去井中救月。由于太重,树枝折断,群猴全部落水。

【典故】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法苑珠林·愚赣篇·杂痴部》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自作聪明

【近义词】猴子捞月

【示例】猴子救月等于杞人忧天。

点击显示

上一篇:小学趣味学习之成语故事:飞将奇数

下一篇:小学趣味学习之成语故事:何郎傅粉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小学趣味学习之成语故事:猴子救月”其他教案

热门课外阅读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