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小升初金点子_经验交流 - 查字典小学网
小学网 > 小升初 > 经验交流 > 2016小升初金点子

2016小升初金点子

查字典小学网小编带大家来看看一位家长关于他女儿小升初的经验,此家长写的非常详细,​供大家参考。

正文:

我家大女儿轩轩今年小升初,我和轩爸可是如临大敌、煞费苦心,好在结局圆满。这当中有庆幸也有遗憾;有收获也有犯错,于是决定把这段亲身经历做个总结,一是用于应对二女儿悦悦四年后的小升初,二是希望分享给同样面临小升初的家长,让大家少走弯路,从容准备,轻松应对。由于小升初过程实在太折磨人,加之我们当时用心太深,总结起来一不小心居然洋洋洒洒写了近 6000字,共分享了奥数、特长、升学讲座、盲考、简历(附模版)、海投、面试、小招生、选择、民办、小升初关键时间表共11项内容。而我知道这么长的文章大多数人是没有耐心看完的,除非你的孩子明年小升初。因此我把本文分成上下篇,上篇主要分享前5项内容,下篇分享后6项内容,但愿你读完后如我所愿,觉得“这时间花得值”!好吧,废话少说,上干货。

奥数

国家提倡小学减负,教委规定考试不排名、课后不留作业。但是提倡归提倡,“择优录取”还照样“择优录取”。而学校里学的东西又都比较浅,小朋友个个考90多分、100分,分不出上下。于是就有人发明了“考奥数”。奥数全称叫“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奥数对小孩的思维和逻辑锻炼有一定作用,学过才能掌握解题方法,没学过无从下手,这些与孩子智力无关,与后天训练有关。但由于奥数的出题范围远超国家教学大纲的义务教育水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就为淘那5%,各家择优时乐此不疲地考奥数。所以谁敢不学呢?

君不见什么“迎春杯”(每年10-11月份报名)、“巨人杯”(每年3-4月份报名)等等,数学考的都是奥数。这些杯赛成绩在小升初时可是能起到关键作用。如果考得一等奖,加分作用更大。

所以,以我的经验,奥数还是要学的,而且要早点学,不要太晚,太晚就赶不上小升初了。轩轩是小学四年级才开始学奥数的,五年级时报考北京八中少年班没考上,输就输在数学思维(就是奥数)上了。五年级后参加过各种小升初盲考(指学校为择优生源组织的背对背考试),考数学时一律考很多奥数题。如果没专门学过奥数的小朋友,就特别吃亏,因为这考的不是智商,而是“学没学过”。你说由于没学所以不会,这多少有点冤。所以轮到悦悦上小学,我在二年级时给她报了奥数,比姐姐当年学奥数提前了两年。

特长

家长都知道,小升初有特长是可以加分的,每所好学校都有一定的招特长生名额。为了多一条路,很多家长冲着“加分”去,要求孩子学这学那特长。

如果你家孩子学特长也是冲着小升初去的,那首先得弄清楚什么算特长。特长主要分三大类:艺术、体育、科技。其中艺术特长主要包括声乐、管乐和舞蹈。体育特长主要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射击、射箭、棋类、羽毛球。科技特长俗称“三模两电”。航空模型,建筑模型,数学建模,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再加上一个OM(即奥林匹克头脑竞赛)。获得这些奖项,在小升初时就会被重点中学认定为科技特长生。特别提示一下,钢琴不算艺术特长。至于为什么乐器之王不算艺术特长?坊间答案是“学钢琴的太多了”。据说中国有4000 多万琴童。物以稀为贵,凡事就怕扎堆。

了解了什么算特长后,你需要考虑的是“到底是不是非特长不学”?我家小姐妹都学钢琴,老大从四岁开始学至今一直坚持,六年级时考取中央音乐学院业余9级后继续学英皇。老二悦悦从小受姐姐琴声熏陶,从6岁起步姐姐后尘开始学钢琴(之所以比姐姐晚两年学,是因为我们发现4岁学琴太早了,小孩的手指发育、对音乐的理解力都远达不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因为学琴而过早心生厌意不能坚持的)。 有相当一部分选择学特长的家长,到小升初时却主动放弃走特长生这条路。这是为什么?因为真正的特长生,学校招你进去是要“为校争光”的。体育特长要加入体育队,天天参加训练,代表学校参加体育比赛;艺术特长要加入艺术队,同样是要参加很多训练、比赛。所以一般来说特长班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校在竞赛中拿成绩,学校对特长班的学习普遍不够重视。而这样势必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而很多有特长的学生,并不意味着要走特长发展,只不过是冲着特长加分而去的。另外,被特长录取的小升初学生不再参加统一就近分配即电脑派位,也不再参加择校。所以临到最后有的家长就放弃了。当然如果你家孩子所拥有的特长真的是天赋,以后也打算吃这碗饭,那走特长是可以的。

升学讲座

每年各大培训机构会举行很多关于小升初的讲座,其主要目的是告诉你小升初都考哪些知识、孩子要提前动手学什么、我这正好都能教、学了还能参加考试,考试拿到奖项就可加分。

如前面讲到的迎春杯、巨人杯等杯赛就属于这类情况。虽然明知培训机构的讲座目的是招生,但讲座内容还是要听的,尤其是对小升初完全不了解的家长,更是有必要参加扫盲。因为能做讲座的培训机构老师大多在这方面有深入研究的,通常不敢乱讲,他们所讲内容很有针对性,就是告诉你“缺什么、补什么”。

另外,还会顺带盘点升学政策、公办民办名校排名、跨区/外地户口择校方法、民办学校现状等,都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当然,出于商业目的,各家的讲法多少有些不一样,所以不能偏听一家之言,兼听则明,多听几家基本上就搞清楚了。

盲考

说到盲考,我在去年夏天时写过一篇微信,记录了当时的盲考情况:今年的暗号如果你接到电话,说:有公开观摩课;有学习能力测试;有教育方法研讨……你来不来?不要问他是谁,他是哪个学校,他为什么找你。标准答案是:来!反正,都不收钱。至于人家把小孩圈起来考试,把家长圈起来宣讲自己的优惠价格、教学优势,您就忍着点儿听吧!每个小孩都想上好中学,万一这一趟有点儿用呢……

这就是盲考的真实现象。当国家政策一刀切“电脑派位、就近上学”时,焦虑的不仅是家长,还有学校。学校好不好,关键指标看中考成绩,所以学校每年都上演争夺好生源大战。可全市不统考、不排名了,好生源从哪来?学校信息和家长信息是完全不对称的。怎么办?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学校组织盲考。

具体做法是:和培训机构合作(因为培训机构都是民办的,不受政策结束),由培训机构出面组织、通知考试,通知时严格保密不说是什么考试,只问你来不来。有知道门道的家长问,顶多笼统回答“市重点”“区重点”组织的。家长听了大都心照不宣,不再追问。

为了多一种可能,家长乐此不疲地带着孩子参加盲考。盲考结果大多石沉大海,除非你的成绩被“组织者”看上了。他们就会电话通知你考了多少分,以及让你去面试。面试地点也多放在培训机构,而不在招生学校校区。为什么?同样是不希望家长知道哪家学校在招生,搞得跟地下工作似的。而家长为了孩子“该问的问,不该问的绝不多问”。

简历

简历写得好,才能“获得见面机会”。所以为孩子准备一份小升初简历非常重要。简历怎么做,很多培训机构都会讲,网上也有很多参考模版。但要做出特色来并非易事。去年为给轩轩做简历,我花了不少心思,也积累了些心得。我是这么做的:简历一共分成六部分:第一部分:封面:照片+姓名、毕业小学,父/母联系方式。第二部分:简历目录第三部分:自荐信第四部分:个人履历第五部分:获奖证书第六部分:附件(我放的是轩轩的文学作品)简历前6页是非附件内容,从第7页起全部是文学作品,整本厚度一共29页。

海投

简历做好了,就要发出去。往哪发呢?摸不着门还真发不出去。是这样子的,在网上找到你想上的中学官网,官网里有学校地址电话,运气好还能找到历年的招生政策。至于今年的招生政策不管学校是否已公布,(公办学校到最后都不会公布招生政策,因为他们都在等“通知”),拿着简历就去。到学校也不用找什么招生办,因为他们根本不接待,那找谁?找门卫。别小看门卫,因为门卫就相当于招生办。公立学校表面上都严格按国家规定执行“电脑派位、就近入学”,不存在择优一说。而事实上呢?前面已讲过,事实上学校寻好生源的心情比家长进好学校还切,所以他们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获得好学生信息,于是早早把门卫处设成“虚拟招生办”:接待家长、接收简历、介绍学校、公布学校开放日等。接到简历后门卫会定期往学校招生处送,这样你的简历就到了招生老师的手里,他们看了简历就会通知你来考试或者面试。

为了测试海投简历的效果,我当时在简历上专门留了另一个手机号码,只要打这个号码通知面试或考试的就知道是海投简历的;而打另一个号码通知的,即是学校委托培训机构组织的盲考/面试。最后发现,我投过简历的全部学校都通知我们去考试/面试了。这说明海投简历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面试

通过简历获得“船票”——面试机会才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考试(但往往到这个阶段不再考了,因为各学校通过盲考已经获得学生的成绩),第三步是面试。升学面试不仅面孩子,还面大人。我去年陪着轩轩被面了好几回。通常做法是先面小孩,之后让大人进来一块面。我从他们设计的面试题中大体分析,小升初面试主要面这些内容:1、简短自我介绍,有的学校要求中英文;2、怎么了解到这家学校的?3、对这家学校的评价怎么样?为什么要报考这家学校?4、小学时当过什么班干部、得过什么奖、有没有特长?5、小时候得没得过什么病?做没做过手术?对什么过敏?6、家里几口人?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对父母怎么评价?

这些问题,大多先单独问小孩,等家长进去后,再让小孩当着家长面评价评价家长,而家长尽量多听少说,尤其不要抢答面试官问孩子的问题,这样会让面试老师觉得孩子没主见。答案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回答过程中孩子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自信心怎么样,父母如抢答会让孩子丢分。而至于为什么面试时要见父母,我的理解是“看看父母的第一印象”怎么样,这就有点像工作面试,前8秒决定第一印象。

寄宿“小招生”

跨区入学政策很紧,要实现跨区很难,但跨片入学是比较容易的,也是合规的。跨片入学的意思是在同一个区内按非电脑派位入学。也就是说跨片可以实现同一行政区内择选录取,俗称“小招生”。大约今年5月份前后,轩轩拿回小学发的几个表格,其中一个就是“寄宿志愿申请表”(大意如此),表格填写好交回小学,所申请中学就会通知面试了。面试通过你就可以不参加电脑派位,而是被提前录取,以“寄宿生”的名义进去。至于进去后是寄宿还是走读,这除了你爸妈,其他人并不关心。

回想起来,我发现只要是我们填了申请志愿的中学,最后都通知面试了,而且面试全部通过,我们“权力大反转”,由一开始“被动择校”到“主动选择”。这点说明学校为抢生源竞争很激烈。如果孩子本身学习不算差,父母一定要“广撒网”,让更多的好学校能拿到你孩子的简历,这样你就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了。

选择

当真把选择权交给你,这个选择还真不好做。当时我们在那么多学校里选一所也是颇费脑筋,大人小孩齐出动,我们到处打听熟人,轩轩上各学校贴吧看贴子,一直定不下来。直到有一名经历过小升初的家长告诉我们:“选中学别看那些花里胡哨的介绍,看中考成绩排名。”这句话在当时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后来我们遵循这个原则,果断选择了轩轩所上的中学。事后来看,我们的选择没有错。

民办

最后讲讲民办学校。因为不少人问过我们为什么给轩轩选了所民办中学。多花钱不说(九年教育是义务的,上公立中学基本不用花钱,上民办一年学费就要几万到十几万);还商业味浓,风险性大。持这种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我第一次听培训机构做民办学校介绍时,很多家长也是“切,民办我们不考虑”。经历过小升初后,我才知道持这种观点的家长,说明你对现在的民办学校不够了解。外地怎么样我不敢说,北京排名前十的民办中学,像人大附中分校、师达中学、北达资源、建华实验学校、海淀外国语实验、理工附中分校都是非常好的民办学校。拿师达中学举例,师达中学2014年中考总平均分为523.96,位列海淀区前列;实验班总平均分更是高达545.95(含体育),为海淀区最高分。

当时我和轩爸想,只要轩轩能考进实验班,中考成绩就有望达到海淀区最高水平,那考取海淀好高中的机会就有了。于是我们果断报考师达中学,在今年3月份参加考试,最终轩轩被师达中学录取(录取比例6:1),开学前轩轩参加师达分班考,考进了心仪的实验班。

对了,说到初中升高中,这里面又有一个政策问题:那就是原则上初中生不可跨区上高中,如果我们想在海淀区上高中,上民办(北京民办中学大多面向全国招生,不受户口限制)中学几乎是唯一选择。想明白这点后,我们又花了些时间考察北京排名前十的民办学校,最后锁定了北京师达中学。

点击显示

上一篇:习大大的母校八一学校你知道多少?

下一篇:开学了,身体也要“上上课”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2016小升初金点子”其他教案

热门经验交流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